铭记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文娱大唐 > 第434章 看谁先屠谁?

第434章 看谁先屠谁?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时间一晃,

转眼已是夕阳西下。汝阳城沐浴金色的晚霞之中显得格外有气势,

李默将郭子仪、耶律齐、德赞三王召入了宫中。

待三人入了宫,才发现龙国安排了一场晚宴是特意招待他们三人的。

“皇帝陛下宴请之恩,我等感激不尽!”

回神,

三人急忙拜见。

而今日发生在汝阳馆驿的事情,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

岭南使团被拉去游街,择日问斩,倭国使团收到了龙国的宣战国书毫无回旋的余地。

隐门使团则是在昨夜观礼之后,直接没了讯息……

区别于这三个使团,龙国朝廷在这个时候特意设宴款待他们三人,足见龙国对于三国的重视。

这也是三王第一次如此近距离与李默接触,故而都显得十分拘谨,在场的还有龙国其他重臣。

“诸位平身!三王不远千里来我汝阳,为朕贺婚,心诚之至朕都看在眼里。”

这时李默接着道:

“三王即将离开汝阳,回各自属国去,今日用膳,就权当践行,再者,朕也想和三王商榷一番,今后这吐蕃契丹梁国三国……该如何发展。”

郭子仪听到发展二字,内心一喜。

“陛下,先言我梁国,为了梁国农事兴盛,我先是减免农赋,又是改革田亩,摊丁入亩,可事与愿违,梁国今年粮产,恐连去岁之量,也难以达到。

而今许多百姓选择举族迁至龙国国境,农事不举,这商业也受到波及,难以发展。”

“眼下梁国上下,可谓政令不通,举步维艰,有些地方,就连百姓也都走光了!”

“还请陛下垂恩。”

郭子仪说罢,那契丹王耶律齐也站起身来,对着李默恭敬一拜,道:

“陛下,契丹这些年,主要以游牧为主,粮食大多与中原买卖,但是陛下您也知道,这游牧度日,一遇天灾,大旱致使草场草稀,亦或凛冬天降白毛雪,牲畜冻死大半。

我契丹部族便难以维持生计,无奈只能南下,前几年就是劫掠中原,现在,有陛下威震四海,契丹和天朝互通有无,也算勉强保障牧民生计……”

李默长叹一声,而后看向吐蕃王德赞:

“吐蕃王,吐蕃有什么困难,也可一道提出来。”

德赞难为情道:

“陛下,吐蕃地处高原,百姓要么在河谷耕些薄田,要么便是游牧,青稞粮产有限,粮食依旧是大问题。

但是能和天朝商路互通,粮食问题,便能改善许多,但是,天朝和吐蕃相距较远,商路崎岖,货物来往,代价巨大,有时甚至得不偿失。”

这时候,一旁的丹丘生起身,命人拿来一幅堪舆图,只见舆图上方写着,龙国一统堪舆图,丹丘生接着朗声道:

“三王莫急,三国之困境,陛下早已洞明,三王未至汝阳之前,陛下就与群臣定下了良策。”

闻言,三王俱是一惊,吐蕃王诧异地感慨道:

“陛下一步谋万步,当真一代明君啊!”

丹丘生随后指着舆图之上的梁国:

“梁王请看,梁国国境,与我龙国相互交融,梁国国情,其实与我龙国立国之前,别无二样,要想留住百姓,发展生产,只需一个法子便可。”

梁王顿时来了兴致:

“还请丹相赐教。”

丹丘生沉吟片刻,说道:

“我龙国国策,梁王照搬即刻,对于农事,我龙国采取按户包产之策,田亩从世家乡绅手中收归国家,再分配到每个农户,农户不愁无田,田产成了农户自己的,那百姓自然精于农耕。”

丹丘生自信一笑,接着道。

“这样一来,农事便举,其次就是我龙国商部的鼓励农工商并举之策,农者耕种,以粮换钱,工者巧工,以器换钱,商者流通粮食器物,以买卖谋求生计。

如此,农工商各司其职,却又能各得其所,各取所需,故而,百姓富足,国库亦能充盈!”

郭子仪听得大为震惊,龙国一遭走来,他见识了龙国繁荣昌盛,但从未研究过龙国国策。

今日一闻,简直不可思议!

若是原先,郭子仪定会不答应,效仿龙国国策,岂不显得龙国朝廷无智无谋。

但现在,郭子仪才意识到梁国和龙国的差距,才意识到龙国国策的高明之处,也意识到龙国国策的利民之处。

郭子仪毫不犹豫就答应下来:

“还请陛下遣派特使,佐助本王,推行国策!”

李默笑道:

“梁王放心,国策推行,朕会从各部派遣一些官员,帮助梁国因地制宜,推行国策,其次,待国策落实之后,梁国和龙国也可互开国门,如同一境。

想必那些背井离乡的梁国百姓,在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