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自曝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 > 第317章 颗粒火药

第317章 颗粒火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殿下,虽然这些蒸汽车速度快,但有这些铁路作为牵引,使其循规行驶,能很大程度避免它们越出轨道。”陆渊说道。

“另外,铁轨能提供极光滑及坚硬的媒介让列车车轮在上面以最小的摩擦力滚动,减少颠簸。”

“而且它还能节省能量。如果配置得当,铁路运输可以比路面运输运载同一重量物时节省五至七成能量。而且,铁轨能平均分散列车的重量,使列车的载重能力大大提高。”

“就像是平整的水泥路上面,马车能跑得比土路更快。”

“而铁路的造价,比起水泥路更低。”

朱允熥喜悦地说道:“这个先生说过,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得光滑程度有关系。接触面越光滑,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就越小;接触面越粗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就越大。”

朱元璋听不懂什么摩擦力,但他知道一个朴素的道路,路越平,马车跑得越快。

既然,这铁路运输能节省五到七成的成本,同时能运更多的东西,那就是好东西。

可以搞起来嘛!

“陆渊小子,你就先把西山到京城的铁路建起来,以观效果,而后再考虑其他地方。”

“在下遵命。”

“另外,咱听说,那个能打五百步的枪,用不了几次就废了。”朱元璋突然说道。

陆渊也收到了前线传来的战报,击发枪虽然趁敌不备,重伤了敌方主帅。

但因为工艺问题也暴露出了一些缺点,例如因为膛线的关系,火药残留,或是有时候火药燃烧不充分。第二发就必须清理枪膛才能继续射击。

还有就是膛线容易磨损,磨损之后,气密性就大大下降了,子弹的威力,反而不如普通的枪枝。

“陛下,这还是因为工艺不成熟,以及材料无法满足工艺要求,这需要一些时间攻克。”陆渊如实说道。

朱元璋摆摆手:“这有什么,这把枪能一击伤了贼酋,这可是立下大功!”

“不要急,事情要一步一步来,脚踏实地,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陆渊松了口气,他明白科技树是要一层层点亮的,任何想要绕过前置科技,点终极科技都是不可取的!

而对于陶成道等技术人才,逼迫太急反而可能让效率下降,按部就班最好。

接下来的时间显得有些平静,陆渊天天就是上课,有时候会到工坊与诸多工匠研究各方面的技术,只是膛线的发展有些停滞了。

倒是鼓捣出了火药颗粒化技术。

之前,使用火器时都是用粉末状的火药作为发射药,使用这种形态的火药作战时有许多缺点,比如运输不便、燃速不均匀、容易受潮等。

陆渊之前就提出了火药颗粒化,以适应战场环境。

但直到近期才终于实现了。

原本历史上,火药颗粒化技术出现在欧洲,这是火药技术的一场革命,是火器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粉末状的黑火药在枪管内受力时很容易挤压在一起,这样在点火时会因缺氧而无法完全燃烧,这降低了火药的威力。

陆渊之前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就让士兵们避免将火药装填的太紧,但太松的话,火药又有可能无法充分燃烧,也就导致威力下降。

只有一定熟练度的枪手,才能把握其中的度。

另外一点,就是粉末状的火药容易受潮。

有时候士兵在使用之前,还需要用阳光曝晒一遍。

除此以外,粉末火药运输也不方便,因为粉末状火药在运输颠簸的过程中,自身重量不同的硫磺粉、木炭粉和硝石粉会相互分离开来,其中密度最大的硝石粉会居于火药桶的底层,最轻的木炭粉则会处于火药桶的表层,这必然会使得火药威力下降。

而明军的解决办法是到了战场之后,将火药重新混合起来。

但这在战争不紧急的时候还有时间操作,一旦发生紧急的战争则根本无法迅速取用。

陶成道最初是使用鸡蛋清作为粘着剂,以制作出颗粒化火药。

但如此一来成本就太高了。

后来,他们选择了一种树胶作为粘着剂,这倒是做出了颗粒化火药,但这样的火药运输过程之中更容易爆炸。

这就需要钝感剂等将炸药颗粒包覆,让火药更安全。

为了寻找钝感剂,陶成道和一众弟子做了许多实验,如今才成功做出了真正能实际应用的颗粒化火药。

陆渊与陶成道以一众工匠来到了靶场。

这里一点也不干净整洁,地面坑坑洼洼的,就连靶子都是十分残破,看来这些人没少祸害这个靶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