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五十九章 三易回河

第五十九章 三易回河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蛀虫不断滋生,咬坏了房子地基。此时如果再出现个什么天灾人祸,顷刻间就能让房子倒塌。”

“古代有句话叫做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历朝历代的君主,还是搞不清楚他们的位置永远都是人民百姓赋予,而不是那些地主、士大夫、官僚们。”

“所以等到房子倒塌之后,就会有新的人重新把房子垒砌起来。秦末是刘邦,隋末是李渊李世民,宋初是赵匡胤,元末是朱元璋。千百年来,形成了一个轮回,洗牌也由此诞生。”

赵骏说完后,就觉得口干舌燥,一口气把茶杯的水喝完了。

所有人都陷入了思考。

唯有范仲淹敏锐地察觉到一个问题,问道:“三易回河是怎么回事”

赵骏纳闷道:“你们不是都读宋史吗三易回河都不知道”

越来越古怪了。

晏殊就随口敷衍道:“我们肯定不如你讲得那么好嘛。”

“好吧。”

赵骏说道:“三易回河是指宋朝在仁宗、神宗、哲宗时期,三次对黄河进行大工程改动。”

“能具体说说吗”

“具体情况就是从唐开始,黄河泥沙淤积,河床变高,往两岸泛滥,然后在景祐元年,黄河发生改道,从故道东流形成了横陇道,宋朝出于对辽国的军事防备,以及水患的问题开始对黄河进行大范围治理工程。”

“结果如何”

“结果很不理想,这玩意儿基本就是宋朝统治阶级和那群脑残大臣们一拍脑袋的想法,方案实施后,导致越治越泛滥,三次改动,整个河北跟大半个河南都快被淹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连在徐州的苏轼都差点被水淹了喂王八。”

“竟然造成了如此大的后患!”

晏殊震惊不已,连忙询问:“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结果呢”

赵骏冷笑道:“一个宋仁宗蠢!”

赵祯瞪大了眼睛。

开始了。

又开始了。

一天不骂朕是不舒服吧。

“另外一个就是那群当宰相的大臣蠢!”

赵骏继续冷笑着道:“富弼、文彦博那种畜生当的什么宰相,大宋那帮君臣根本不在乎什么民生,他们就是怕辽国怕得要死,才几次作死改动黄河。虽然黄河在当时确实已经是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但他们的奏折里提的全是什么边寇、国防,根本不在意老百姓的死活,真是一群畜生玩意儿。”

众人互相对视,赵祯不由得缩了缩脖子,赵骏只是骂他蠢,这里面的畜生玩意儿应该没有把他也算进去吧。

“能详细聊聊内情吗”

晏殊连忙转移目标,他生怕赵骏继续追着官家骂。

赵骏稍微平缓了一下心情,然后才说道:“很简单,真宗朝有个李垂比较早发现了黄河会出大问题,于是上书请求修河,但他的意见遭到了无视,结果几十年后,景祐元年,黄河爆发,出现了第一次改道,从故道改到了横陇道。”

“本来还算相安无事,但到了十四年后的庆历八年,也就是公元04年,黄河再次爆发,决堤北流,形成了商胡道。这个商胡道从濮阳往北,一路流往辽国,从沧州辽宋边境入海,就是今天的天津。”

“这个情况一下子让宋朝君臣给惊住,因为李垂早在几十年前就预言过,说黄河会改道,还说可能会让辽军顺着黄河逆流而上,直接打到汴梁城下,把大宋那帮脑残吓了个半死。”

“现在一看李垂预言成真,说不好辽军顺河南下的事情也会成真,结果就作死想要把黄河改回横陇道和故道来,三次改河都失败,就是三易回河。”

“这三次改回河流的方案不仅造成严重的河流泛滥后果,还给予宋朝百姓极大的痛苦和负担,朝廷那群脑残东西一拍脑门,就要让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的百姓去死,跟光头炸花园口一个德性,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说到最后,赵骏已是极为愤怒。

后世有人洗白说宋朝修黄河是实在没办法,黄河泛滥,不修不行。

但实际上看当时给朝廷的奏折里,很多都会提及边寇和国防安全,本质上其实还是担心辽国会顺着黄河逆流而下,打到汴梁来。

关键他们要是好好修也不是不能修好,王景治理黄河,保证了八百年平安,宋朝要是出个王景也能利在千秋。

可惜的是这群鼠目寸光的皇帝和大臣,根本不在乎未来,只在乎能不能把黄河改回来,不要让辽军可以有机会利用黄河南下,所以急功近利,一搞就是作大死,直接给大宋百姓沉重一击。

因此可以说,宋朝之所以是历史上与晋朝、清朝并列的三大不受待见的王朝之一,除了“对外唯唯诺诺,对内重拳出击”以外,三易回河遗毒千年,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见到赵骏如此不忿,晏殊连忙问道:“难道就没有治理办法”

“很难,没有工业挖沙船,就不可能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