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一百五十八章 法治的意义

第一百五十八章 法治的意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有这样,才能令人重生!

“法律的目的,从来都不是惩罚,而是为了关怀与保障。那些人罪有应得,就该让他们去死。以此来关怀那些弱者,保障那些受他们欺压,受他们迫害的人。”

赵骏最后环视众人,沉声说道:“人生不能重来,不管是对罪犯亦或者对受害者,汴梁的百姓遭受了多少劫难,那就应该让那些人去偿还,以弥补受害者家属,这才是真正的告慰,才是真正的法治,在这一点上,大宋还差得太远。”

“所以这就是你重新改变刑部,要它起一个制定法律作用的原因”

赵祯有些明悟。

“是的。”

赵骏点点头,先喝了一口茶,随后又道:“大宋的律法在这方面显然还不够严谨以及完善,伱们在制定法律的时候,从来都只考虑维护自己的统治。却不知道越维护,越会让百姓离心离德。”

“为什么”

吕夷简皱起眉头道:“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做的。”

“历朝历代都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有局限性,而不是说这么做是对的,也不代表你们可以萧规曹随,这样只会让大宋成为历朝历代的一份子。”

赵骏放下手中的茶杯,严肃地望着众人,缓慢而有力地说道:“大宋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军队、经济、教育等等硬实力,都只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还有法治以及法治精神,这才是大宋需要的东西!”

“法治精神”

众人又听到了一个从未听过的词语。

“不错,法治精神,就是依法治国的标准,只有法治精神才能保障底层百姓的公平,关怀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维护世间的正义!”

赵骏发出了肃然地呐喊:“唯有真正善待百姓,保护百姓,让百姓感觉到这样的公正存在,正义存在!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地拥护你们,拥护这个国家。而这样的国家,才能长久!”

一席话语,振聋发聩。

宋代的法律继承隋唐,隋唐就以宽简为主,主要有“笞、杖、徒、流、死”五种刑罚。

其中徒刑就是坐牢,这个刑罚在汉代比较严重,最高是城旦舂,也就是无期徒刑,但可以花钱赎,要是钱到位的话,可能一两年就出来了。

而隋唐时期,徒刑比重就下降了很多,最多也就关几年时间。

宋朝继承隋唐的法制,徒刑甚至比隋唐还轻,一般也就关一到三年。

由于坐牢会增加朝廷的财政支出,所以当时遇到重型犯罪基本以流放为主。

只是说是流放,实际上只要你有钱,甚至都不用被流放,即便真被流放了,一路上日子也过得很舒服。

比如《水浒传》里,宋江因杀人被流放江州的时候,两个衙役都客客气气。即便到了江州,由于使了银钱,连杀威棒都不需要打,录入抄事房,出入自由,跟回自己家一样。

从这里就能看出宋代所谓的流放刑罚有多少水分。

并且到了被流放地之后,也不需要坐牢,基本的人身自由还是有,官府会发放一些生产资料让你自己耕种,钱多的话,你在当地过得不会太差。

所以实际上宋代的法律,并不能给受害者关怀和保障,甚至可能连应该有的惩罚都没有,最多就是帮忙开发岭南而已。

明清时期广州地区人口增多,除了战乱南迁以外,跟唐宋时期大量犯人流放岭南也有一定关系。

赵骏认为这些法律完全不足以彰显法治精神,因此才打算让刑部重新制定律法。

这必定是个旷日持久的过程,甚至稍有不慎还可能引发司法变革。

可有些事情不管怎么样,都必须去做。

因为在一个人性、人权被压制,没有任何尊严的时代,需要有一个人帮底层拾起这份尊严,哪怕未来的阻力会很大。

赵祯沉默了片刻,轻声说道:“或许大孙说得是对的,大宋要想强盛,法治一定不能少。”

“还要有法治精神!”

赵骏强调了一句,随后说道:“只有深刻贯彻这个理念,法律才能深入人心。”

王曾迟疑道:“若按你说的,以后改判刑就得坐监,可是坐监就要管犯人吃食,这对于朝廷来说,恐怕是必不小的负担。”

“现在暂时先以流放为主吧。”

赵骏想了想,随后说道:“但流放的目的地改一改,可以送到边境修筑工事,也可以送到陕西、河北,开垦屯边。”

“大部分犯人都流放南方,或者刺配充军,做囚徒送往边境的话”

范仲淹沉吟道:“主要是担心他们逃回来。”

古代流放为什么都流放到南方

就是因为南方鸟不拉屎,环境恶劣,而且非常难以逃回去。

比如宋朝的《元城语录解》中有一句话,叫:“春循梅新,与死为邻;高雷窦化,听着也怕”。

说的就是后世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