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一百六十一章 离开前的规划

第一百六十一章 离开前的规划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家中御寒,我也不会想到。”

如果是八零后九零后的人对蜂窝煤肯定不陌生,但赵骏是零零后。

倒不是说零零后就一定见识少。

只是到了新千年,蜂窝煤在南方渐渐被空调、煤气灶,在北方则是被地暖、天然气灶之类的取代,失去了它原本生活做饭和取暖的作用。

赵骏小时候虽然生活在农村,但也基本只有小时候见过蜂窝煤。

到了他成长的阶段,正处于后世中国经济飞速增长阶段,百姓生活富裕,家家户户都买得起空调,装得起热水器,少有再用煤炉子。

再加上他从小学开始就被父母接到城里读书,由于成绩不错,读的学校也挺好,初中高中都是市里不错的中学,2-年初中高中时,学校的教室寝室都是空调。

所以在这种成长环境下,知道蜂窝煤的存在,却对它印象不深刻,也不知道这玩意儿到底怎么做出来也很正常。

不过他倒是隐约记得,应该是用煤合水,再加点黏土制作。

因为他在上小学的时候,曾经路过别人家,别人就在那制作蜂窝煤,像是合混凝土一样,最后用模具倒模出煤球,随后放在那晾干而成。

具体配方他不知道,但很多新兴产物其实本身就没什么科技含量,缺乏的只是思路,赵骏只要点出思路,下面总有人能做。

“创造局如今也招揽了不少能工巧匠,还有原来八作司,善于制作器具,这事可以交给他们。”

如今负责创造局事务的王随说道。

“嗯。”

赵骏点点头:“现在咱们要做的事情很多,民生、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方方面面。虽然今年财政收入不错,且没有出现赤字,但这是因为我抄家了,要想真正改善大宋,还是应该从大方向入手。”

赵祯就说道:“应该怎么做”

“古往今来,不管是抑制通货膨胀,还是发展经济,刺激大环境增长,无非就是两条。”

赵骏环顾众人说道:“开源以及节流。”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众人表示赞同。

赵骏说道:“要想解决大宋的问题,在节流方面,就是控制政府开支,限制政府借债,这就是三冗方面的情况。”

北宋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借贷都特别兴盛。

王安石变法,做青苗法的前提就是他发现民间借贷需求旺盛。

而且民间借贷压榨非常大,官僚地主阶级对百姓收取高额利息,所以才打算以官方低利率贷款贷给百姓,取代私贷。

可惜老王还是低估了吏治有多烂,好政策到了民间直接变成了坏政策。

范仲淹听到赵骏终于又一次提起三冗,精神一振道:“三冗问题危害严重,确实应该管管。”

“冗官和冗军的问题现在不是时候,但可以从冗费入手。”

赵骏说道:“今年我已经削减了高级官员们的俸禄,明年再想办法砍一砍大家的福利,然后就是地方财政公款耗费现象也得管一管,尽量把冗费给取消掉吧。”

吕夷简、王曾等人脸色微变,他们的工资被砍了一半了,以前是年入大概三万贯左右,现在只有一万五,其余贾昌朝等人降到了一万左右。

政令已经下达,明年开始生效。为此高级官员们怨言颇多,只是碍于刘元瑜的前车之鉴,大家不敢撩拨赵骏的虎须。

现在又要砍他们的其它福利,太难受了。

每个人的脸色像是便秘了一样痛苦,可又不敢和赵骏顶牛,就只好委屈地坐在那,一声不吭。

赵祯见他们脸色情况,也能想到是什么原因,便问道:“这样会不会太伤他们了”

“能伤他们什么”

赵骏瞥了眼面色不太好看的吕夷简他们道:“没不允许他们经商,没收他们全部财产就不错了,这帮家伙一个个家财万贯,缺这点俸禄吗”

吕夷简就只好说道:“官家,臣以为如今大宋官员的俸禄确实过高,削减一些,也不无不可。”

“是啊,臣等无碍事的,只是些许俸禄而已。”

“臣等虽不才,但这些年还是攒了些家底,削减些俸禄,为国家缩减支出,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臣无异议。”

众人七嘴八舌同意了削减福利的事情。

鲁迅先生果然说得没错,“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他们这些顶级宰相的俸禄本来就高,即便砍掉了一半,也是明清时期高级大臣的几十倍,最重要的是他们这些人家族个个产业丰富,田产、铺面、宅邸不计其数。

要是赵骏禁止他们经商,那损失的可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贯,相比于丰厚的家产,区区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