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二百七十六章 杯酒释冗军

第二百七十六章 杯酒释冗军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了。
所以赵骏对于这件事情还是非常看重。
而为了打消将门的顾虑,赵骏一边向将门传达善意,一边拉着曹家组建了一支海贸船队。
这支船队自然不是前往北美,而是前往高丽和日本。虽然目前前往日本和高丽的船队余日增多,市场占有率渐渐趋于饱和,但架不住赵骏在日本有人啊。
从九月份船队组建,到十月份出发,先抵达高丽,再往日本。将船上的货物倾销之后,于十一月底返航,庆历四年一月初就抵达了通州口岸。
并且由于往来贸易都是硬通货,从日本带回来的硫磺、铜、铁基本上都是朝廷消化,直接出钱购入,所以几乎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曹家出资十余万贯,最后分了二十多万贯,利润达到了一倍。
除此之外,赵骏还让曹家清理了他们之前直管的部分营兵约四千余人,组建工兵建设军团,把汴梁下游的几个修河工程包给了他们。
自九月份开工到来年一月份也基本完工,抛去给士兵修河的工钱,这一趟又是七八万贯的净利润收入。
曹家赚得可谓是盆满钵满。
本身曹琮完全没有拒绝朝廷的意思,只是他一家代表不了其他家的意见。
赵骏认为,只要曹家做了榜样,其他家也会很快跟进。
庆历四年一月十日,政制院常例会议上,赵骏坐在主位上,环顾看着众人。
因为明天就是赵骏三十岁的生日,所以他还是很高兴。
虽然过一次生日就大一岁,但总归是个喜庆日子,何况今天下午就是准备摊牌的时候。
“玉米、红薯、土豆等作物也已经在京畿路推广种植下去,产量倒是没那么夸张到亩产千斤,不过比稻麦稍微要高一点。”
“而且还不占农田,这样的话,只要朝廷给予一定补贴,相信大量的百姓会愿意耕作这些作物。”
“化肥的生产方式已经在全国推广开来,纳入了各地地方官府的政绩考量当中,缺点是石膏的价格日益暴涨,现在朝廷正在紧急开挖石膏矿,不过这东西倒是不缺,全国各地都有。”
“武安钢铁厂通过扩大生产,达到了半年产量钢约四百万斤,换算成汉龙常说的吨,约两万多吨。堪比目前大宋一年产铁的八分之一了。”
“其它还有些杂事,看去年一年工作总结,各项数据都有了大幅度提升,比如去年下半年海洋贸易收入,已经达到了一千九百万贯,比前年下半年增长了三百万贯,可喜可贺。”
范仲淹做着发言报告,笑着说道:“另外等今年的大裁军项目规划完成之后,我们就有足够的人手开始挖洺水到漳水之间的运河,就可以在邯郸建设钢铁厂,让我们的钢铁产量再次提升,都是好消息啊。”
“只要在谷底,怎么样都是向上攀爬。”
赵骏也笑眯眯地说道:“大宋现在正是上升期,以前缺的只是走向未来的眼光而已。现在有政制院把控局面,只要坚定不移地跟着政制院走,国家会好起来,百年之内,我的东方一极战略,也必然会完成。”
吕夷简、王曾他们其实也已经知道了今年的规划,之前瞒着他们是因为没找到特别好的解决方法,造成他们严厉反对,但现在既然已经找到了办法,那自然就无所谓了。
反正他们在军队里倒没什么利益纠葛。
吕夷简咳嗽两声,今年开春以来,政制院几个老人的身体情况都不太好,历史上这些人都是在最近几年相继去世,能够还活着,纯粹靠赵骏带来的药保命。
他咳嗽完后,才沉声说道:“冗官和冗费的事情,下定决心,想想办法,其实也不是不能执行。但这冗军之事,老夫一直觉得,是不是该一步步来,每年裁撤个几万人就足以,何必一刀切?”
“每年裁撤几万人,一百多万人那得多久?”
赵骏皱眉道:“现在正是大发展时期,可不能畏手畏脚。何况朝廷也给这些人找好了生计,前途未尝没有比在军营里强。”
“还是那个问题,在军营里稳定,士兵们不一定会答应而且”
吕夷简犹豫了一下,没有说。
“而且什么?”
“而且其实我们都听说,空额怕是不止二十万。”
王曾试探性说道:“缺口怕是很大。”
他们其实也不知道具体情况,但好歹做了那么多年宰相,自然也听说过一些耳闻。
“.”
赵骏沉默了一会,才说道:“好吧,没太大关系,只要他们都同意,好好配合改革,空额大点也无妨吧。自己祖上造的孽,自己也得还啊。”
谁让自家祖上杯酒释兵权,让武将勋贵们奉旨敛财呢?这事要是追究得话,估计得把赵匡胤从墓里拉出来鞭尸。
所以赵骏也真没办法怪罪武将勋贵们,只能怨自家祖上给子孙后辈埋了雷。
“希望他们能够接受我们开出的条件吧。”
晏殊最后说道。
现在赵骏指明方向,大家自然也就一致还是支持解决三冗的毛病。
毕竟一不涉及自己利益,二来文官集团确实对三冗问题有些看法,所以在有部分支持者的情况下,众人还是愿意跟着赵骏走。
接着大家就又说了一下去年的收获总结以及今年的规划方向。
等到上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