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四百七十八章 妄杀

第四百七十八章 妄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溥仪被隆裕太后抱到了皇位上,像模像样学着自己的姑姑一样垂帘听政。

当天只不过进行礼仪性的群臣朝拜。

隆裕太后终于明白为什么慈禧那么喜欢权力,底下无数大臣磕头的场面蔚为壮观,此情此景让她的虚荣心瞬间得到了极大满足。

不过对于她而言,仅限于讲讲排场,论政治能力,几近于零。

现在皇帝这么小,所以隆裕太后自然不可能再去住在颐和园,所以坐着轿子前往太极殿,这里是她的新居所。

小德张精神焕发地走在前头,半路遇到了神态萎靡的李莲英。

李莲英着急忙慌跪倒在地:“主子,奴才已经把太极殿重新打扫,连屋檐上头都擦得没有一丝灰尘。”

小德张心生不快,这么早就过来邀功?

他走过去,对李莲英厉声说:“大胆,谁让你随便动主子的寝宫?那是你能随便进的?真是越老越糊涂!”

听了小德张一顿训斥,李莲英大气都不敢出。

小德张伺候着隆裕太后走远,回头看到李莲英还站在原地,突然加了一句:“李公公,你还是赶紧回家养老吧。”

李莲英浑身一哆嗦,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喃喃道:“墙倒众人推啊。”

他知道,自己必须离开皇宫了,这里已经没有容身之所。

李莲英收拾细软,开始搬离皇宫,走出宫门时,恋恋不舍地回头看了一眼,眼神阴晴不定地轻轻说:“你们啊,还是太嫩,什么都不懂!”

李莲英的离开是必然,毕竟太监们最心狠手辣。

而朝堂之上,掌握到真正权力的载沣更想驱逐元老,培植自己的新人。

根据调整后的权力架构,摄政王载沣是大清王朝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接替了老政治家慈禧太后的角色,名分上甚至比清初摄政王多尔衮还要高些。

因为多尔衮摄政而不监国,而载沣除了摄政还被慈禧太后特别任命为监国。

这同样是清朝历史上一个令人遐想的巧合,仅有的两个摄政王,一头一尾,却带给清朝不一样的结局。

监国摄政王载沣没有老摄政王多尔衮那样的政治资历和功勋,也没有慈禧太后的政治手腕。

生养深宫的载沣是晚清王爷中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但没什么用。

——仅仅是涨了点见识。

但不是说出个国镀了金就是厉害人物,更不可能因为去德国给威廉二世道了个歉,就能突然精通政治。

监国摄政王载沣不具备足够的政治权威、政治智慧,且刚愎自用。他不仅无法像慈禧太后那样团结满汉大臣,也不能有效巩固满洲贵族执政团队地位。

朝里朝外都看得出,袁世凯是继李鸿章之后汉大臣中的第一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的手腕较李鸿章更厉害。

袁世凯拥有清政府的绝大多数实际权力,而且非常懂得左右逢源,挥金如土,使他在清廷内部攀缘结交了许多重要关系。

袁世凯是慈禧太后的大红人,是清政府倚重仰赖的重臣,这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清朝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军事与外交,都被袁世凯掌控。

甚至财政上,袁世凯也有极重话语权。

总之,晚清朝堂上,袁世凯炙手可热,无人能敌。

袁世凯的升迁多少离不开慈禧帮助,所以慈禧在世的时候,无论拥有多大权力,袁世凯都是在给大清国办事。

至少从心理上慈禧太后从来没有感到袁世凯会有什么威胁。

慈禧太后很坦然很欣赏地看着袁世凯、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高官拼命工作,相信他们绝不是为汉族人的私利而工作,而是为大清国的久远利益。

慈禧太后的判断一定程度上是对的,但满洲贵族中的保守势力,特别是少壮派的载字辈溥字辈皇族,眼见原本自己可以不劳而获的位置权力都被这些能干的汉人抢走,心中的醋意真的是难以言说。

宣统朝的基调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年轻的爱新觉罗们在袁世凯、张之洞等元老重臣眼皮底子下开始各种花式作死表演。

革命派看到后直接笑开花。

一开始袁世凯真的没有什么谋逆想法,甚至在慈禧太后向袁世凯征询皇位继承人意见时,他还竭力认同由三岁的溥仪继承皇位,支持载沣为摄政王为监国。

这样做可能会有政治上多方面的考量,但毫无疑问,袁世凯很期望自己的拥戴能够化解自己与满洲贵族统治集团中少壮派的矛盾。

可惜,他再怎么做,载沣执掌权力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诛杀袁世凯。

但在之前,载沣还是做了一大堆面子工作,听起来有点好笑,难以想象是一个摄政王做出来的决策:

载沣自己做了什么海陆军大元帅,然后让亲弟弟载洵当海军大臣,另一个亲弟弟载涛当军咨府大臣,并统率禁卫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