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股民的日记 > 第49章 2024春节节前救市回顾

第49章 2024春节节前救市回顾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有其特殊背景。据星石投资分析,2023年,国内宏观环境处于“货币政策宽松+经济动能弱修复”的情况,微盘股与经济周期、宽基指数的相关性较低,逆周期投资属性使其在这种宏观环境中表现相对占优。

从筹码结构来看,微盘股也具有一定优势。前几年机构抱团股吸引了大量的市场流动性,随着抱团的瓦解,这些股票囤积的流动性开始向外释放。

由于微盘股基本没有外资和机构持仓、难以融券卖空,也没有挂钩衍生品,从主流资金“无人问津处”变成了非机构重仓的“掘金”领域。

一位私募创始人曾这样描述量化机构做微盘股的理由:“你不做微盘而别人做了,规模就蹭蹭涨,投资人就怪你不如别人,所以最终整体市场被迫都去搞暴露、都去搞小市值和微盘股。”

随着小盘股、微盘股的上佳表现,部分量化产品在震荡市下取得了不错收益。然而伴随政策向中特股、高息资产倾斜,以及国家队救市,对衍生品、量化从严监管等,资金从微盘股快速流出。

白鹭资管也曾警告投资者,微盘股一旦崩塌,引发的风险不会低于公募重仓股抱团瓦解:“微盘股比较显而易见的是流动性风险,资金积累了一定仓位后,集中退出时可能会引起踩踏(类似于2021年左右白马股抱团行情的崩塌)

果然,进入2月份,量化产品压力进一步加大。比如某头部量化机构旗下一款全市场量化选股产品,2月2日单日跌幅甚至达到了17.75%。

国金量化基金2月1日在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称,量化模型力求分散投资,持仓的调整和转换需要一定时间。

而到了2月5日,代表小微盘风格股票指数的中证2000单日跌幅达9.49%,2024开年算起该指数累计跌幅达到32.76%。

有量化私募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DMA(对冲策略加杠杆)多头端或主动或被动卖出,是导致微盘股下跌的重要原因。因此从1月下旬就有私募称DMA受到限制。

有量化从业者节前对记者表示,资金面的损失,叠加股东、渠道、客户的压力,令他在过去几年内建立起的优势顷刻荡然无存。

还有量化机构则称,经过此轮冲击,部分“家底厚实”的大机构还能够继续维持,那些还在上规模的“新锐”可能未必能度过这次危机。

公募赎回

如果说雪球、两融、质押、量化影响的主要是市场中的某一个投资者群体、某一段交易时间,那公募基金赎回压力的影响则更加广泛而深远。

近两年来,随着市场缺乏赚钱效应、大量基金产品遭遇回撤,投资者借基入市的信心也大幅受挫,赎回举动日益增加,公募基金行业进入艰难时刻。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17日,公募全行业的资产净值为27.35万亿元

以年度数据计算,截至2023年底,公募基金的资产净值为27.26万亿元,较上年底增加1.51万亿元,而2022年全行业仅获得2971.38亿元的增值,两年时间合计增加不到2万亿元。

回望2020年和2021年,随着资本市场的爆发,公募基金迎来迅速发展,行业资产总净值分别增加了5.35万亿元、5.4万亿元。换言之,在同样的两年里,公募基金行业增加了近11万亿元(10.76万亿元)的规模,扩张超过七成,对比明显。

从业内反馈来看,公募基金近一年面临着较大的赎回压力,尤其是与股市相关密切的主动权益类产品(包含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基金)

根据Wind数据统计,剔除2023年和2024年新发行的基金,已有数据的3998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2023年每季度被赎回份额均超过2000亿份,全年合计被赎回超过9717亿份。

从单季度申赎净额来看,呈现净流出状态的基金数量在增加,比例从一季度末的67.73%升至四季度末的81.27%。

数据显示,上述产品全年合计净赎回3451.27亿份,叠加业绩的下滑,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存量产品去年规模缩水超过1万亿元。

即使是2023年以来新发的产品也未能幸免。数据显示,在已有2023年四季度数据的267只产品中,即使运营时间并不长,但已有超过半数的产品呈现净赎回状态,全年合计净赎回118.4万亿元。

与此同时,“巨无霸”产品也有类似情况。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主动权益类产品的合计规模为3.93万亿元,较2022年年底减少了9424.38亿元。其中,规模在百亿元级别的产品缩至31只,较2022年底减少了21只。而在2021年底,这一数字为88只。

也就是说,仅两年时间,百亿元级别的权益类产品就减少了近三分之二,而规模上限也从775.05亿元降至461.23亿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